(资料图)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 胡光磊)8月31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四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获批设立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坚持“面向市场、联动内外、循环畅通、改革提高、开放发展”工作思路,大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努力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核心区。其中,南宁片区作为高水平开放的先导力量、深层次开放的开路先锋,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蓬勃发展,吸引了蓝水星、格思克、泰克半导体、华芯振邦、中银香港等80多家规上企业入驻。
据悉,广西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紧紧围绕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出台深化改革方案,聚焦贸易、投资、跨境资金、运输往来、要素资源、人员进出“六个自由便利”和数据流动安全有序,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核心区。累计形成13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复制推广,其中48项属于全国首创。在国家层面302项制度创新成果中,第七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24项已启动,其余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广西已落地248项。创新开展“东盟—香港—南宁”三地联动+智慧运营平台管理模式,实现7个东盟国家、地区的覆盖。截至今年7月,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外贸进出口额8580亿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4.76亿美元;3个片区税收收入由2020年的43.5亿元增至2022年的128.8亿元,年均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20年的558.5亿元增至2022年的1005.5亿元,年均增长34.2%。
据介绍,南宁片区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加强探索创新,2023年以来新增形成“物流数字化平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等22项围绕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成果,广西首个陆铁联运跨境电商商品安检平行作业试点在南宁片区顺利启动,实现海关监管、铁路安检平行作业,节约50%开箱、装载、查验时间,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通关效率。
产业发展方面,南宁片区聚焦跨境产业要素需求,不断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谋划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融合化发展,不断释放出“链”式效应。先进制造业方面,初步形成以芯片加工和半导体、LED、电路板、手机及配件制造企业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现代金融服务方面,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选“2023年广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是广西仅有的两家金融服务集聚示范区之一。配套服务方面,南宁片区现有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自治区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企业技术中心13家、重点实验室1家、新型研发机构6家、众创空间4家。有超90家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方面的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入驻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中国—东盟协同创新中心吸引了科大讯飞、浪潮、华为、中科通信等50多家国内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入驻。
据统计,南宁片区揭牌以来全面实施国家赋予的91项改革试点任务,累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154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新增企业近5.5万家,是成立前总量的21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1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累计突破310亿元,3年平均增速166.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累计超12.7亿美元,南宁片区以全市千分之二的面积,贡献了全市58.7%的外资金额;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474家,累计落地QFLP基金8支,规模达10亿美元,实现税收亿元楼宇达13栋,上半年金融机构税收超15亿元。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胡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