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内蒙古阿拉善美食,听大漠故事。昨日,一股浓郁的“蒙古风”从西北边陲吹到了南国韶关。世界上唯一以沙漠地质遗迹为主体的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带着大漠奶茶、奶酪、风干驼肉、居延密瓜等特色美食来到“友好姊妹”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举办推介会。在场观众直呼“种草了”。
内蒙古阿拉善美食受游客观众追捧。文静 摄
(资料图片)
据悉,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于2004年成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于2009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指南要求,双方于2010年缔结了友好姊妹公园关系,共同致力于全球地质公园网络建设。13年来,双方坚持信息互通、客源互送、成果共享、品牌共建。在今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阿拉善沙漠公园管理局专门派出了代表团支持丹霞山主办的植物辨认大赛等系列活动,为两地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推介会上,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代表向来宾推介“苍天般的”阿拉善奇观。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那里有被誉为“上帝划下的曲线”——巴丹吉林沙漠;有被冠名“活着的化石树”的三千年原生态胡杨林;有中国最早的航天中心——东风航天城,天宫号与神舟号在此并蒂双飞,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有54万亩贺兰山天然林;有火星地貌般的戈壁奇观。在那里,可以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诗意、“ 驾长车,踏遍贺兰山阙”的豪迈情怀、“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苍劲辽阔。
现场推介环节。黄玮 摄
有奖问答环节。黄玮 摄
“东道主”丹霞山管委会在致辞中表示,丹霞山已经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两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品牌,阿拉善沙漠的巴丹吉林园区也刚刚迎来了世界自然遗产评估,预祝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申遗成功。作为名录保护地管理机构,丹霞山和阿拉善将继续携手合作,做好地质遗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当地文化传承,促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一起努力服务好两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为保护地球家园作出贡献。
两家姊妹公园
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地质地貌
一起来了解一下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境内,由巴丹吉林、腾格里和居延3个园区及其所属的诸多景区组成。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以沙漠、戈壁为主的地质景观,保存了中国西北地区风蚀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典型地质遗迹,融沙漠、戈壁、花岗岩风蚀地貌以及古生物化石于一体,系统而完整地展示了风蚀地质作用过程。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东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丹霞山古称“韶石”。韶石之名,一般认为最早的记载是来自《元和郡县志》:“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为名”。这里以“丹崖碧水”为风光特色,自古就有“韶石三十六石”之说,谓其美景有36处之多。韶关丹霞山是2004年的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2010年8月以丹霞山为首的“中国丹霞”,成功申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也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独特的地貌与四周隽秀的山水融为一体,孕育出独特、丰富的丹霞地貌生物群落。根据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丹霞山记录高等植物2270种;昆虫1516种,蜘蛛100余种;脊椎动物448种;大型菌类300种。在丹霞山发现和命名的新物种26种中,绝大部分是仅在丹霞山分布的极小数量特有种群。
文/图: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编辑:李建群
责编:吴梦雁